队伍建设│我的路,我选择~实习律师薛常昊岗前培训心得
当我第一次踏入实习律师的培训课堂,仿佛站在了一座巍峨的法律之门前,内心既充满好奇又略感紧张,因为我知道,这将是我人生和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从大学学习法律,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领取律师实习证,再到如今的律师岗前培训,近九年的时间里,我曾有过彷徨,有过怀疑,也努力坚持,一方面,认为自己天资聪慧,只要用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通过考试;另一方面,现实又让我备受打击,害怕自己不是学法的料。好在我还算幸运,在前进的路上,有很多亲朋好友肯定、支持我的想法,鼓励我持之以恒,在半信半疑中,我终究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明知前路充满荆棘,却也无所畏惧。
作为一名实习律师,我的律师执业实习旅程充满了磨炼和成长,通过处理各种不同的案件和与不同类型的当事人打交道,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律师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当拿到律师实习证的那一刻,兴奋的无以言表,终于可以实现内心的执业理念了,然而,真正到和指导老师开庭的那一刻,我又觉得自己仿佛成了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周围充满了未知的恐惧。我与指导老师共同开庭的第一个案件,虽然案件事实简单,诉讼各方也并无争议,但我当时的紧张程度却不低,我的大腿不停地颤抖,法官的提问也听得模糊不清,深感自己是一个弱小的新手。一位前辈告诉我,法考只是执业之路上的第一道障碍,通过了法考也只是来到了执业这座高山的山脚下,登山的路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此话我深以为然。
实习期间,我感到理解和满足当事人的需求是律师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不同类型的案件和不同类型的当事人对律师的沟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与人的沟通目的是进行信息的交流,建立信任感成为律师沟通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是倾听和理解当事人。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深入倾听当事人的需求和关切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与当事人交流时,避免打断或急于给予见解,先让当事人充分表达观点,然后通过积极地询问和反馈,确保自己正确理解当事人的诉求,表明自己对其问题的重视。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后,需要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向当事人解释法律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律师应尽最大努力回应当事人的需求和疑惑,避免使用法律术语,确保当事人能够清楚地理解所面临的法律事项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及时提供所需的支持和解决方案,及时回复并管理当事人的期望,保持诚实和透明,为当事人提供全面的信息。即使面对一些不利的情况,也应该坦率地告知,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有些当事人对细节极为关注,希望律师深入了解案件和法律细节。针对这类当事人,律师需要认真倾听和理解当事人的需求和期望,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当事人所关切的问题,并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与当事人的沟通要保持律师的专业性,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和给出建议,避免出现错误。有些当事人比较情绪化,会使用攻击性和刺激性的言辞,往往需要律师的坦诚、冷静和专业,有效抚慰情绪。面对这样的当事人,律师不能陷入情绪的泥沼,不能用情绪对抗情绪,而要保持冷静,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尝试理解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合理的担忧或需求,明确表示律师与当事人的立场是一致的,愿意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曾有一位当事人向我控诉其丈夫的不端行为,我一方面倾听当事人的表达,另一方面引导当事人回归理性,通过法律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告知其最需要做的是进行诉讼的准备,收集线索和证据等。
在培训过程中,我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这其中的挑战是巨大的。我不仅要掌握法律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件中。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也激发了我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与此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实习律师的机遇,每一次参与案件讨论、每一次为客户提供法律咨询,都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法律工作的决心。
作为一个即将执业的律师,我将虚心请教,努力成长,与不同类型当事人沟通的经历使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与当事人建立信任,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法律问题。回顾过去,我充满感激,面对未来,愿意继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每一位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
作为一名即将执业的律师,我坚定地迈向前方,无论道路是否崎岖,我都愿意勇敢面对挑战,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律师之路,充满无尽的可能和光芒。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带着这次培训的宝贵经历,继续前行,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也希望将实习的教训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行和后来者,让我们一起在法律行业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